在第三篇「長期觀點」整理出以下幾點
1。隨時抱著股票
在作過完整研究的前提下,買進理想的股票。
在「題材」(也就是買進的理由)未消失之前,抱緊你的愛股。
即使大盤有所變化,你的股票也只是暫時被打壓,
不需要急著殺出持股,
很快就會回到應有的價位。
2。不同類型股票,使用相對應操作方法
根據之前所提的股票六大類型及題材的掌握,
來執行買進賣出的動作。
3。規劃投資組合
用功找出幾個「值得」投資的股票,
買進、在題材消失時賣出,再買進其他股票。
在你的組合中只要有一兩個飆股,就足以補足其他股票的不足。
而單押一個跟數個比較,機率上當然是數個押中的機會比較高。
心得:
1。隨時抱著股票這一點,跟停利停損觀念有部分衝突的地方。
在他的書中提出,在作過確實研究後買進股票的前提下,
停利停損只會讓你失去賺取倍數利潤的機會。
大盤的起伏並不影響個股的題
只是,
散戶拿的是自己的血汗錢在作投資。
承受的心理壓力往往是基金管理人的數倍
(基金操盤手了不起丟了飯碗,散戶一倒可能連老本都沒了)
彼得林區以他數十年操盤的實績証實了他的方法確實能有效獲利。
但他手上有多少子彈?我們手上又有多少?
就像我們去完全模仿姚明的籃球打法一樣,
上了場大概只有被人電的份吧。
2。書中提到的股票六大類型分類法及選股原則則是大大的好用。
尤其是利用自己近身的體驗、熟悉的產業來進行投資標的的選擇更是與自己的幾個成功的進出不謀而合。
與其聽信所「專家」、「媒體」、「老師」的名牌去殺進殺出一些自己根本不了解的「熱門產業」,
不如實實在在的投資自己了解趨勢的產業及標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留下